“这个口号正是从本次征集到的作品中得到的灵感,虽然本次征集对课程时长作出限定,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些课程内容的丰富与精彩。”工作团队负责人阐释了口号的灵感来源,并感叹道,“通过参评作品,深感法院系统人才汇聚,各显神通!”
据悉,经过数月的征集与评选,最终产生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50名,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司法警察管理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膺增设的集体奖,以表彰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突出贡献。
“自2019年12月发出微课程征集评选活动公告以来,各地法院和干警热情高涨,纷纷积极提交参评作品,原计划截至2020年2月28日,疫情原因延长到4月底,共征集到来自百余家法院及相关单位申报的239部微课程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工作团队负责人介绍道。
为充分彰显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初评工作自2020年12月起,采取了“背靠背盲评”评选方式,分为各单位内部评审和三方交叉评审两个轮次环节。经过4个月的严格评判与打分,遴选出45部作品入围定评阶段,5月正式向各单位、专家评委发出《人民法院网络微课程征集评选活动定评指引》。
LOGO与主题相呼应,设计理念为图形与主题口号文字组合方式,LOGO主体由WKC、DKT两组字母变形扩展构成,WKC系“微课程”三字拼音首字母,DKT系“大课堂”三字拼音首字母,既与主题口号“微课程大课堂”相呼应,又在整体造型上构成一个近似@的符号,结合左下方的“”表明该项活动的网络特点。
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宗旨,国家法官学院以满足广大干警需求、推进优质资源共享,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举办了“‘天平阳光杯’2020—2021年人民法院网络微课程征集评选活动”,为推动实现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吹响了集结号。
三家主办单位负责人都表示:“在工作繁忙和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国法院干警能够克服困难,拿出了200余部优质作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征集到的作品较传统的培训课程显著不同,从内容上看,既有百姓关心的“套路贷”问题,又有法官感兴趣的“存疑有利于被告”准确理解与适用热门话题;从形式上看,既有真人演绎,又有动漫呈现,跳出了以往单一呆板的“大头照”授课呈现形式,生动活泼。
从活动伊始,法官学院、传媒总社、出版社组成的工作团队就考虑以一个简洁明快的主题口号来贯穿整个活动,表达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化意蕴。经过反复琢磨斟酌,最终确定以“微课程大课堂”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口号。
“变体的WK组成手挽手的人形,表现团结就是力量之意,变体的C可看作一对牛角,表现在牛年发扬‘三牛’精神和牛气冲天、谁执牛耳之意!”工作团队负责人这样说道。
定评阶段,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的资深法官、审判业务专家和负责同志,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家开放大学的业内学者专家组成评委会,由刘贵祥
与此同时,大家一致认为设计一个符合活动主题、醒目且易于记住的标识,更有利于品牌传播和打造名牌项目。“这个元素建议换成牛角形”“这个颜色建议换成故宫红”“这个字体可以更灵动!”LOGO设计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灵感的碰撞和数十次的推翻重做,由人民法院出版社设计的人民法院网络微课程征集评选活动LOGO于2021年2月8日正式问世。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