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共有多少名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赵天杨:咱们技术工人有力量

一次,赵天杨与战友核对火炮随炮工具箱物资清单时,发现少了一个随炮备用弹簧。战友不在意,赵天杨却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工具箱随火炮发往一线部队,关键时刻少一个弹簧,后果不堪设想……”他当即上报情况,第一时间找回配件。

整日和农机具打交道,赵天杨注意到一种农用三轮车门铁皮比较单薄。采用传统方法对故障车门锁进行焊接,不但焊接材料价格高,焊接高温导致车门铁皮氧化,也会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赵天杨反复琢磨,建议金师傅采取“打补丁”的方式,先用新铁皮对车门锁周边位置进行保护,焊接完成后再予以拆除,取得满意效果。

从学徒工成长为大国工匠,赵天杨的奋斗足迹,展现着技术工人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的担当和力量。

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业务通”。下连时,管理要求严谨细致。抱着到部队历练的想法,军械物资种类繁多,“优秀新兵”赵天杨成为军械保管员。因为新训时的突出表现和沉稳性格,赵天杨踏上从军路。大到一门火炮,1998年,赵天杨一有时间就钻进仓库,小到一个垫片、一个油嘴,识型号、查数量、学习保护知识,

“当工人就要当技术过硬的工人。”来到向往已久的军工企业,赵天杨意气风发。然而,由于经验少、底子薄,入职不久,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

先后参与完成27项高级别攻关研制任务,完成工艺创新13项,优化工艺路线年里,赵天杨在数控加工等领域闯关夺隘、硕果累累。

中等个头,一身工装。清晨,记者见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盘轴加工厂高级技师赵天杨时,他正在新零件研制现场忙碌着。

2000年,性格中更添一分沉稳、专注的赵天杨退役回到家乡。在舅舅介绍下,他跟着同村经验丰富的金师傅学起农机具修理。手上的老茧越磨越厚,肩上的水泡消了又长,肯吃苦、脑瓜灵的赵天杨深得金师傅喜爱。金师傅倾囊相授,赵天杨的技术日益成熟。

“累并快乐着。”赵天杨疲惫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一想到课题有了新进展,头脑特别兴奋。早日完成任务,大家心里都踏实。”

赵天杨要赶在8点上班之前,梳理出技术课题的核心要点,以便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完成最后攻关。

在那个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面对英文设备说明书,赵天杨当起了“小学生”。夜深人静时,他抱着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啃,对照数控铣床操作系统反复琢磨、练习。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赵天杨先后攻克语言关、设备关、技术关,技能日益精进。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数控铣床操作高级技师,赵天杨用了两年。又过了1年,赵天杨作为公司参赛代表

钟表是什么原理,收音机是什么构造,自行车如何组装……类似的问题,赵天杨总是充满兴趣。在“拆了装、装了又拆”的反复实践中,他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

“这小子有灵气,天生是干这行的料!”日常工作中,赵天杨一次又一次的“青出于蓝”,让金师傅深感骄傲。在金师傅建议下,赵天杨来到沈阳黎明技师学院数控操作专业学习。毕业时,他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数控立式车床操作工。

用赵天杨的话说,“自己打小就爱鼓捣”。童年时期,当小伙伴在户外嬉戏打闹时,他总选择“安静”的玩法,宅在家里当“修理工”。

鼻子上的近视眼镜后面,赵天杨因长期从事电焊作业造成高度散光的双眼,有些发红。为突破这个课题,他在过去两个星期里“连轴转”,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