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服务】@东莞企业这份企业环境管理指南请查收!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运行管理

企业应将适用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转化为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并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并定期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及保留记录。

现有

企业应建立健全针对环境保护的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严格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中的污染防治措施。

2.法人机构代码证、法人代表、环保负责人、污染防治设施运营主管等的身份证及工作证复印件(附上联系电线.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及验收文件;

5.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的排污单位基本信息记录、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记录、监测信息记录等各种台账记录及执行报告;

企业应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及风险防范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企业应保持环境管理资料齐全,按照静态管理档案和动态管理档案分类分盒存放。

企业应定期对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依据结果及时修订企业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通过实施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促使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改善环境管理绩效,从而达到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及降低区域环境风险的工作目标。

近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东莞市企业环境规范化管理指南》,着力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全面规范企业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压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4.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

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污染物种类与防治要求,编制适用的污染减排及环境管理的岗位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并严格执行。

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内部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证申报与执行管理;排污口规范化管理;(自行)监测管理;环境保护设备设施“三同时”及验收管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信息报告管理;环境信息公开管理。

指导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环境管理机构及制度建设,规范污染防治行为,防范环境风险,加强供应链环境管理,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识。

操作规程包括并不限于:污染治理设备操作规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规程、污染治理设备维修规程、化验岗位作业指导书、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废水收集作业指导书、固废收集与贮存作业指导书、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源等)治理设施运行作业指导书等。企业应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环境管理档案保存要求等,确定识别和获取的渠道、方式与频次,确保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符合有关要求。建立企业适用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清单及文本数据库。13.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回用水、清下水管道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清下水排放口平面图;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